热能学术论坛(16)—《新型大规模储能技术—下一代高性能液流电池开发》周学龙博士报告会顺利举办

发布者:webmaster发布时间:2016-10-09浏览次数:115

  10月2日上午,香港科技大学周学龙博士应邀为我系学生做题为:新型大规模储能技术—下一代高性能液流电池开发的学术报告,报告会由系主任裴刚教授主持。   

  报告中,周学龙博士以提高液流电池的储能能力为目的,针对全钒液流电池存在的三个问题提出优化方案。首先传统全钒液流电池由于多孔电极的比面积变化和渗透率大小变化成相反关系导致其功率密度低下,周学龙博士针对此问题根据渗透率依赖于粗网格,比面积依赖于细网格的特性,开发研究了多尺度结构的多孔电极结构,可有效降低比面积和渗透率之间的矛盾性,从而大大提升其功率密度。其次传统全钒液流电池由于存在正负电极电解液之间的交叉渗透,导致了较低的单圈库伦效率和较快的容量衰减。周学龙博士在研究中发现其原因是传统Nafion膜不仅可以允许质子通过,钒离子也可以通过。为此,他们开发了具有高选择性的隔膜用于替代传统Nafion膜,可有效降低钒离子之间的传输。在工程中,由于钒的价格非常昂贵,所以周博士也研究了铁铬液流电池,传统的入流式的电池结构由于较长的离子传输距离从而成为制约了电池性能的主要原因,因此他们也研究了一种旁流式的结构,可将电池性能提高数倍。最后周学龙博士根据自己的科研经历,发展和完善了液流电池的理论模型,为液流电池的研究提供了更好的理论模型。

  

  报告最后,我系学生就液流电池的稳定性,高选择薄膜的制备等问题和周博士进行深入的交流。

  周学龙,籍贯安徽,于2009年-2013年就读于西安交通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工程热物理专业,随后赴香港科技大学机械工程系攻读博士学位,从事大规模储能技术液流电池的研究,包括多尺度多孔电极设计,高选择性隔膜研究,液流电池理论模型的发展。研究成果已在Journal of Power Sources,Applied Energy等工程技术SCI一区杂志中发表文章19篇,其中第一作者6篇。其中一作文章曾被Nature正刊所引用。同时也是Applied Thermal Engineering, Heat Transfer Research, Applied Energy等国际期刊审稿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