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夏浙大交流感想报告

发布者:webmaster发布时间:2018-09-11浏览次数:832

国有成均,在浙之滨。

今年夏天十分有幸可以参加2018浙江大学C9暑期学校,在这短暂的十天时间里,不光学习了浙江大学为我们准备的精品课程—杭州与中华文化,体会到并且学习到了浙大人身上所具有的“求是精神”,更加使我难忘的是杭州西湖的美丽风景还有一同来参加暑期学校的可爱的同学们。

作为一个理工科的学生,学习类似于“杭州与中华文化”本就有些无从下手,不知道到底该如何去学习,然而,授课老师陈辉教授却改变了我的想法。在课堂上,老师引经据典,结合史实,去认真比对和分析,让我体会到对于文科的学习,也是极具有逻辑性,除此之外,老师严谨细致的治学态度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其中令我印象最深刻的,莫过于陈老师对于“夷夏之辩”的辩证法研究,还提供给我们大量的资料让我们自己去分析思考,然后在讨论课上提出自己的观点,没有绝对的真理,尊重我们每个人的想法,再将这些观点进行整合和升华,然后再提出自己的观点。就是在这样的过程中,我切身的体会到了浙大“求是精神”的内涵。在思考中无限的逼近真理。

因为浙江大学玉泉校区毗邻西湖景区,更加使我明白了关于文化的内涵。以前总是觉得文化就是假大空,离我们的生活很远很远,但其实文化就在我们身边,只不过这种东西润物无声,潜移默化的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方式。就像杭州的龙井,片儿川,醋鱼,以一种独特的方式影响着我们。还有那西湖边上的一个个景点,岳王庙,秋槿墓,西泠印社,以实物映射出了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精神文化。在岳王庙,一个五岁的孩子都会用自己稚嫩的声音说着岳将军的“精忠报国”,我就在想,是不是这就是民族的气节,这就是属于一个民族永远的信仰,我们的爸爸妈妈把精忠报国的故事说给我们听,我们再说给自己的孩子们听,就这样,以这种方式,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一点点的传承,历久弥新……还有苏堤和白堤,其貌不扬,确实极富内涵。清人查容咏苏堤诗云:“苏公当日曾筑此,不为游观为民耳。”恰恰是最懂游观的艺术家不愿意把自己的文化形象雕琢成游观物,于是,这样的堤岸便成了西湖间特别显得自然的景物。不知旁人如何,就我而论,游西湖最畅心意的,乃是在微雨的日子,独个儿漫步于苏堤。没有一尊庄严的塑像压抑我的松快,它始终只是一条自然功能上的长堤,树木也生得平适,鸟鸣也听得自如。这一切都不是东坡学士特意安排的,只是他到这里做了太守,办了一件尽职的好事。就这样,才让我看到一个在美的领域真正卓越到了从容的苏东坡。

要说让我最难忘的,莫过于参加了陈老师为我们准备的“浙大毅行”。一大早从茶博馆出发,一路的坎坷崎岖,一直走到了下午,才到达了目的地:浙江大学之江校区。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我想那天的经历就是告诉我这样的道理。与其畏难踟蹰不前,倒不如勇敢的迈开腿,去认真的享受这个过程,我想我在科大尤其需要这样的精神,要学着去体验过程,看淡结果,万事讲求水到渠成,去享受过程。

除了这些,还认识了很多有趣的朋友,他们都很优秀,也十分有趣。在离别时,大家都依依不舍,人们常说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可是书上也说了天涯何处不相逢。希望这些朋友们前程似锦!最后也感谢为这次活动辛勤付出的老师们,希望你们工作顺心,平安喜乐!


(热科学和能源工程系2016级本科班 穆克奥)